彬長礦業公司堅持按照“通風可靠、抽采達標、監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治理方針,探索實踐具有彬長特色的“地面抽采與井下抽采相結合、局部治理向區域治理過渡、抽采與利用并重”的瓦斯綜合防治體系,超前開展瓦斯治理工作,取得了良好收效。截止2018年末,該公司五對高瓦斯礦井全年順利實現瓦斯“零超限”。這也是該公司連續第六年實現瓦斯“零超限”。

摸透地質“壞脾氣”
瓦斯是我國煤礦安全生產的第一大自然災害,據不完全統計,全國高瓦斯和煤與瓦斯突出礦井4500余處。國有重點煤礦中,高瓦斯和煤與瓦斯突出礦井約占49.8%,煤與瓦斯突出和瓦斯涌出量大是制約煤礦安全生產的主要因素。彬長礦區是國家規劃建設的14個大型煤炭基地之一,礦區自然條件復雜,所屬五對礦井不僅均為高瓦斯礦井,且水、火、煤塵、沖擊地壓等災害威脅嚴重。這其中,被稱為煤礦安全“一號殺手”的瓦斯,在礦區也最為肆虐,資料顯示,該公司大佛寺礦絕對瓦斯涌出量達160m—180m3/min,最大達到210m3/min,在全國也排在前列。面對如此特殊的生產環境,如何讓瓦斯治理與安全生產“共舞”,彬長礦業需要解決的是一個在國內同行業少有的“個案”。

劃定紅線“守底線”
2018年,該公司各礦井在全面建立健全瓦斯監測監控設施的基礎上,積極修訂完善《“一通三防”管理辦法》、《安全監測監控管理制度》等規章制度,建立健全以礦長為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的瓦斯治理責任體系,以總工程師為核心的瓦斯治理技術管理體系,嚴格實行對“瓦斯超限作業的決策者、隱瞞瓦斯超限的責任者;一風吹排放瓦斯、采掘工作面無風或微風作業的責任者”等相關責任人給予免職或解除勞動合同處分的安全管理“21條紅線”,形成決策層、管理層、操作層“上下聯動”、責任、管理、保障、質量“互為一體”的制度管理體系,建立完善“瓦斯超限就是事故”的管理制度,嚴格推行瓦斯“零超限”考核管理模式,從思想認識、行為規范、實際操作上形成治理瓦斯由措施型向工程型轉變,事后追查向超前管理轉變,局部防治向區域性治理轉變,注重治標向標本兼治轉變的科學治理體系。

科學防治“不懈怠”
正在成長階段的彬長礦業,礦井投產時采掘布局為一區一面,開拓準備尚不到位;這種采掘布局從空間和時間上對礦井瓦斯治理、生產接續工作造成了影響。近年來,為了改變這種局面,彬長礦業深化接續調整,積極推行“一井兩區、一區一面、分區開采”策略,從時空上隔絕采動影響和災害因素交織,達到分區而治、源頭解危、綜合治理的目的。生產過程中,該公司始終將瓦斯治理作為安全管理的首要任務來抓,堅持“先抽后掘、不抽不掘,先抽后采、不抽不采”的瓦斯治理理念和“科學組織、正規循環、均衡生產、平穩推進”的生產組織方針,抓掘進單進水平提升,抓采掘布局優化,為礦井瓦斯超前治理營造了有利條件。嚴格推行“以抽采為核心,以通風為基礎,以超限預警為手段、以風險預控管理為支撐”的“四位一體”瓦斯治理工作措施,提高瓦斯超限治理的技術和裝備水平,建立瓦斯零超限目標管理制度和通風瓦斯分析制度,構建完善的瓦斯超限治理工作體系,實現瓦斯超限源頭控制和綜合治理。

科技創新“新戰略”
近年來,該公司積極圍繞瓦斯防治、防滅火等關鍵問題,與中國礦大、西安科技大學等院校合作,先后開展了《西部侏羅紀煤田瓦斯資源化開發及階梯式利用關鍵技術研究與工程示范》《高瓦斯易自燃綜放工作面防滅火技術研究》等重點項目的科研攻關。去年,該公司《高瓦斯易自燃煤層沖擊礦壓條件下防滅火技術研究》榮獲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科學技術二等獎。同時,該公司按照區域治理先行、局部治理補充和抽采為主、風排為輔,以風定產、以抽定產的治理原則,加快科技成果轉化,通過地面抽采井、抽采密集鉆孔、大直徑鉆孔、水平長距離鉆孔,井下區域預抽、掘前預抽、采前預抽、高抽巷抽采、上隅角抽采等抽采工藝,形成井上下立體式、多元化瓦斯抽采新模式,提高了礦井瓦斯抽采能力,實現了礦井瓦斯治理由“治得住”向“治得快”、“治得好”的轉變,有效遏制了瓦斯超限和瓦斯事故的發生。
2018年,該公司全年計劃瓦斯抽采量8500萬m3,實際完成9968萬m3,完成計劃的117%;各礦井瓦斯抽采率全部達到60%以上,采面瓦斯抽采率全部達到80%以上,礦區瓦斯綜合防治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彎桂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