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米“鋼鐵長龍”在地下百米自動割煤,鉆機穿透2000米巖層繪就地質藍圖,地面“智慧大腦”操控井下設備……
小保當礦業公司正以智能化技術為抓手,讓黑色“烏金”與數字“智腦”深度交融,走出一條精準、高效、安全的智能開采之路。
透明地質:“火眼金睛”看透地下構造

“142201掘進工作面前方200米處有異常,系統已修正煤層起伏、沖刷帶等地質數據,精準預測風險點3處。”這套地質保障系統通過多源數據融合技術,整合9層煤、233條剖面、99個鉆孔等數據,構建三維地質模型,實現地層、富水區等信息“動態更新+可視化查詢”。“相當于給巷道裝了‘導航系統’,超前2000米看清地質構造。”地測管理室負責人介紹道。
如今,在地質保障系統助力下,智能快掘月進尺穩定在2000米,較傳統工藝提升3倍,作業人員從18人減至8人,實現了掘進效率與安全保障的雙重突破。
超長綜采:“智慧大腦”驅動高效開采

“從前12人干的活,現在7人就能搞定,單日最高產煤5.2萬噸。”該公司二號煤礦綜采一隊隊長李文強感慨道。通過攻克煤機過煤空間優化、煤流負荷智能控制等15項技術瓶頸,鏈條磨損量降低60%,采煤機牽引電機功率增加60kW,牽引速度提升25%。
通過“井上智能決策+井下自動執行”協同發力,地面監控中心的數字孿生系統實時映射1200余項生產參數,根據負載大小自主控制煤機牽引速度,可實現割煤、放煤等工序一鍵操作,回采率達97%,安全預警響應提速近3倍。
全域智能:“智能防線” 守護井下安全

如果說智能采掘是智慧礦山的“生產引擎”,那么全域智能防控體系就是守護安全的“堅固屏障”。通風綜合管控系統的7個子系統被大家親切地稱為“馭風七兄弟”,憑借多模塊協同運作成為井下安全的守護者。礦井通風參數智能感知系統實時監測,風門、風窗自動化控制系統精準調節,全礦井“一鍵測風”用時僅為3分鐘。與人工測風相比,該系統測風誤差在5%以內,測風用時縮減99%以上,風量調控準確率達96%。“感知到數據異常時,系統能自主分析生成避災路線,通過應急廣播引導撤離。”通風維護隊負責人介紹道,從采掘到通風、從監測到應急,智能化已貫穿礦井安全生產全鏈條。
未來,小保當礦業公司將繼續深耕智能化技術應用,讓智慧礦山的圖景更加鮮活,為煤炭行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王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