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公司緊扣現場實際,通過強化安全警示教育、風險辨識管控和規范崗位作業流程,構建全鏈條安全管理體系,為礦井安全生產筑牢堅實屏障。
用好“警示鐘”,擰緊全員“思想閥”

為筑牢安全生產思想防線,公司以“班前會+現場會”雙會模式,班前會上隊干重點抽查員工對近期警示教育案例事故原因及防范措施的掌握情況,引導員工從“被動聽講”轉向“主動思考”,讓安全知識內化于心。
井下作業現場則開展“風險預判與應急處置”實戰演練,班組長牽頭組織員工,結合當班作業任務、現場環境及設備狀態,通過“手指口述”辨識風險,再同步模擬突發情況的標準響應流程。后續通過復盤操作、推演故障鏈、驗證應急預案,逐步將理論知識,轉化為主動實操技能。三季度以來,公司組織安全風險分析研判會3次,辨識風險91條,制定管控措施220條,為安全生產提供堅實保障。
架起“探照燈”,照亮風險“隱蔽角”

面對巷道開口、頂板破碎、過地質變化帶等高風險作業場景,公司嚴格執行“一工況一辨識、一環節一措施”制度,每類特殊工況均需編制專項風險辨識報告與安全技術措施,由隊干全程現場跟班協調,直至作業結束。今年以來,累計完成130余次專項風險辨識,隊干跟班指導實現100%全覆蓋。
同時,公司以“風險特征-現場識別-處置要點”為脈絡,將歷年專項風險辨識成果整理成《專項風險辨識及管控措施》手冊,成為員工隨身攜帶的操作指南,讓安全經驗在各作業點精準落地。
拉直“標準線”,織密生產“安全網”

為提升現場作業水平,公司靶向優化掘進工序,將其分解為4大項、10小項,覆蓋作業前設備檢查與環境評估、作業中精準定位與分層截割、作業后設備關閉與質量驗收,并強化煤巖運輸、巷道支護與掘進主工序間的協同配合,確保出渣及時、支護到位,形成高效的標準化作業流程。
該流程將安全要求嵌入各環節,開機前“清單式”確認作業環境,截割時精準控制巷道中線,支護時嚴控質量標準,每步都是“規定動作”,讓標準化流程成為保障員工安全與高效生產的堅實防線。(許宇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