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是“強企之本”“動力之源”,是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金鑰匙”。回首剛剛過去的2024年,彬長礦業大佛寺礦堅持把創新作為提質保安、降本增效的立足點,不斷優化創新環境,激發創新人才活力,深化創新成果轉化,切實以科技創新激活發展動力源。

優化創新環境,營造濃厚氛圍。該礦不斷優化企業內部創新環境,進一步健全完善相關技術創新管理制度,制定下發了《科技工作考核管理辦法》,明確了全員創新申報標準、評審流程、認定標準等相關要求,加大激勵獎勵力度,實行“全員創新每月一評,科技例會每季一開,知識產權半年一獎”工作模式,厚植培育創新沃土。同時,在薪酬和晉升方面對技術人員給予傾斜,讓敢作為、會干事、能成事的職工脫穎而出,全面調動職工參與創新的積極性,形成了“創新爭相參與、科研自主有為”的良好局面。全年開展科研項目13項,發表論文14篇,申報全員創新項目86項,表彰獎勵創新成果62項,獲得專利授權29項。

強化人才培養,激活源頭活水。該礦加強科技人才及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管理,以安全生產與經營戰略發展為核心,著力完善人才工作機制,積極盤活現有人才,大力培養使用人才,多措并舉激活源頭活水。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組織學習行業內標桿企業智能建設以及新工藝、新技術應用等方面的先進經驗,提高全員技術業務水平和創新能力。加強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技術先進企業的交流合作,不斷提高自主科技攻關能力。同時,以科研課題為切入點,深入實施“揭榜掛帥”,依托勞模創新工作室、技能大師工作室、QC小組等平臺,努力打造“一專多能”的復合型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張永濤勞模創新工作室獲評“彬長公司示范性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

注重成果轉化,實現提質增效。創新成果轉化是推動創新資源優勢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優勢的重要支撐。該礦堅持質量效益優先,緊緊牽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深入推進創新成果轉化應用,全面提升管理質效,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不竭動能。聚焦安全生產和經營管理短板,積極引進半煤巖巷快速智能掘進裝備等先進設備,建成投用重介淺槽分選系統,大幅提高了勞動工效和經濟效益。持續優化頂層設計,扎實推進小煤柱開采、差異化支護、超長工作面建設以及災害治理技術研究,創新實施巷道復用等舉措,解決了一系列“卡脖子”難題,結出了效益創新“金蘋果”。《大佛寺礦采空區熱動力災害多場信息綜合探測方法與技術研究》達到國家領先水平,《可視化煤倉探查裝置》《瓦斯抽采系統節能降溫系統研究應用》分別在2024年陜西省企業“三新三小”創新競賽中獲獎,《錨索退錨墊圈的應用》榮獲煤炭企業優秀“五小”創新成果獎。

“科技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核心動源,我們將繼續牢牢把握創新這把‘金鑰匙’,持續探索安全高效生產的新工藝、新技術,深挖創新潛力,提升工作質效,切實依靠創新驅動引領礦井高質量發展。”該礦黨委副書記、董事長、總經理王福軍表示。(馮春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