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面智能指揮調度控制中心輕輕點擊“切換按鈕”,井下工作面自動完成不停風倒機切換試驗……近日,黃陵一號煤礦智能局部通風控制系統正式上線運行,實現礦井局部通風從“人控”向“智能”全面升級。

眾所周知,瓦斯是煤礦安全的“第一殺手”,而通風系統是加強礦井安全管理的關鍵環節。該礦智能局部通風控制系統將局部通風系統與智能信息采集處理技術、遠程控制技術深度融合,由PLC智能起動器、流道式變頻器、遠程集中監控系統及各類外接信號傳感器進行閉環控制,實現局部通風機的參數在線監測、遠程啟停、自動切換、風量調節、故障診斷及集中控制等功能,替代人工對局部通風機巡查監護工作,達到無人值守、按需供風效果,全面提升礦井安全生產水平,堅決對瓦斯超限事故說“不”。
“當移動變電站、饋電開關、切換開關因故掉電時,地面遠程控制系統立即發出聲光報警,集控員可在最短時間內遠程操控恢復供電,減小工作面因停風造成的瓦斯超限事故。”該礦機電部副部長王飛介紹道。一般來說,礦井掘進工作面順槽巷長度達3000米以上,可是局部通風機及配電點設在巷口,移動變電站距離巷口1000米以上。過去,現場應急處置全靠人工,井下風機監護工來回奔波于各臺設備之間,不僅耗時費力,還容易造成瓦斯超限事故。現在,依靠智能局部通風控制系統,既能實現遠程停送電,也能杜絕掘進工作面因無計劃停風造成的瓦斯超限事故。

“按照四個掘進工作面計算,每個工作面局部通風機運行功率為2×55KW,全年可節約用電63200KW,節約電費近44萬元,四個工作面由原來的4人監護操作減至1人巡視,大幅提升了通風效率,降低了礦井的生產成本。”王飛算起經濟賬。
近年來,黃陵一號煤礦積極推進科技創新戰略,以“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智能化無人”為目標,大力推進礦井智能化建設,讓越來越多的新技術、新產品融入煤礦安全生產全過程,為煤礦安全生產、高效節能保駕護航。(陳衡 姚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