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安全發展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前提和保障。長期以來,陜西煤業強力推進煤礦重大災害精準治理,提出了“一超三治三提升”工作思路和“六零”奮斗目標,形成了‘耦合因素分元治、區域局部協同治、井上井下立體治’系統治理新模式,實現了安全、高效、高質量發展。
為廣泛宣傳陜西煤業及所管理生產礦井,在煤礦重大災害治理的先進做法、典型經驗,提升品牌影響力和核心競爭力,陜西煤業即日起在網站和微信公眾號聯合推出“災害治理?陜煤經驗”系列報道,敬請關注、瀏覽及轉載。
日前,澄合董東煤業公司綜采隊職工王濤濤一直在觀察,從工作面底板縫隙中涌出的礦井水比以往少了許多,這讓他甚為驚奇!果然,綜合鉆探法及定向鉆探精準注漿技術的搭配運用,對礦井地測防治水起到了治理和防范的效果。
近年來,隨著開采深度的不斷加大,礦井水害威脅愈來愈嚴重。澄合董東煤業公司針對井下綜采工作面、條帶工作面、煤巷掘進面、皮帶轉載等各涌水地段,制定出詳細的綜合治理措施,破解了“水老虎”給原煤開采帶來的威脅和難題,構建起了一套成熟可靠的綜合防治水體系。
作為地測部部長的張航,也是攻克“水老虎”的主要負責人,面對“水害”困擾,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能否有一套行之有效辦法徹底解決是他夢寐以求的愿望。于是,他多次與中煤科工西安研究院、西安科技大學的專家組成員進行溝通交流、學習經驗,并結合本單位實際,實施運用了綜合鉆探法及定向鉆探精準注漿技術,真正讓“水害”問題退出舞臺。此項目的實施不僅解決了渭北奧灰承壓水體上承壓開采導致底板突水的弊端,還為同類礦井開采提供了有益借鑒和可行的“治水”樣本。

所謂的綜合鉆探法及定向鉆探精準注漿技術,簡單說就是通過在采煤工作面使用直流電法探測、物探法、鉆探法,對頂底板含水層富水情況進行勘探,精準分析,制定出專項帶壓開采有效防治水措施,并利用定向鉆探精準注漿技術,分段施工、探注結合,使用高壓注漿,封堵縫隙。
“我們嚴控‘采前評價+采中保障+采后總結’的防治水流程,完善專用采區水倉、防水閘門、中央水泵房等防排水系統,真正讓‘小水’防得住、‘大水’排得出。”張航說,與此同時,他們還大力實施“三級管控”,即:一級管控將區隊“治水”落實到班組,落實到個人;二級管控跟班安檢隨時觀察工作面架后及采空區水情,及時采取相應措施;三級管控地測、調度、機電、生產等部門協調處理各項工作實施中存在問題,保障現場管控到位,這也是保障“水害”治理的一項硬性要求。
“礦井每年都會對地測防治水工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遇到突發‘水害’時,不能及時有效采取防控手段。現在好了,我們通過有效的防治水措施和技術體系,不僅減少了礦井對防治水工作的超額投入,又能有效防范‘水害’因素造成的經濟損失,真是一舉兩得。”談起新體系、新技術時,綜采隊副隊長一開口便滔滔不絕說個不停。
新措施、新技術的應用,其結果必然產生突變式進步。通過在50112綜采工作面及進風端頭布置了4臺100kw排水泵,將排水能力由300m3/h提升至500m3/h;安裝順槽局部通風系統,避免突發水害阻斷風流,保證作業環境安全通風;對工作面片幫嚴重地段進行錨網索支護,及時注漿加固,護幫板打設到位;在兩順槽巷口施工擋水密閉墻,減少采空區水對礦井的影響……一系列措施的落實落地,有效保障了“水害”治理的運轉正常。
“我們還編制水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現場處置方案,由地測部、調度室通力協作,組織開展井下水害防治,地質災害、防排水應急演練,全面促進提升礦井水害治理的快速反應、應急處置和協同作戰能力。”調度室主任張華煒說。(郭正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