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彬長礦業小莊礦在地測防治水方面始終堅持“超前預報、精準探查、有疑必探、系統可靠”的原則,以地質透明化、工程超前化、技術精準化為趨向,構建出了一套責任明確、基礎扎實、理念先進且具有小莊特色的地測防治水管理新模式,礦井水害防治工作得到持續夯實。
責有所歸,主體責任全面夯實
該礦在嚴格落實礦井水害防治主體責任的基礎上,成立了防治水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礦井水害防治工作常態化開展。制定并下發各級人員水害防治崗位責任制,通過事故責任追究、加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執法檢查力度、積極配合上級部門檢查等形式,礦井水害防治監督管理工作得到全面落實。

真抓實干,基礎工作穩步推進
“近年來,我礦累計下發地質預報7000余份,臨時預報20份、地質年報10份,地質寫實60000余米,地質預報準確率達90%以上,為各采掘工作面巷道層位布置及災害治理提供了超前依據。”該礦地測部技術員說道。
該礦以達標創建國家一級安全生產標準化礦井為契機,建立了采空區水情觀測等8種原始記錄本,水文地質基礎收集資料得到了扎實開展。按照技術管理、地質、測量、防治水標準化要求,建立了地質災害防治與測量相關基礎資料電子目錄,實現了一鍵查詢相關資料的功能。以測量、地質、水文、采掘資料收集為重點,將采掘工作面的相關信息最大限度地反映到內業資料和圖紙上,同時對基礎數據格式、內容、采集精度進行規范,提高了基礎數據的使用性、實用性和質量,構建出了以測量數據為骨架,采掘、地質、水文信息為內容,水害防治為應用的防治水資料體系。
精益求精,防治水平顯著提升
該礦始終把依靠科技手段作為提升礦井水害防治的先決條件,通過引進科技裝備促進了地測防治水探查精準度的不斷提高。依靠“鉆孔窺視”技術實現了對地質孔、水文孔、超前探孔等井下各類鉆孔的測井分析,有效解決了“探不準”難題。地質探測儀集成了瑞利波法地震勘探、反射波法地震勘探、折射波法地震勘探等多種技術與方法,為隱伏地質構造探查擦亮了“眼睛”。水質分析儀結合嵌入式微電子技術,實現了對不同類型的地下水、地表水、大氣降水和老空水等水質的快速識別,對礦井充水條件和水害防治意義重大。與此同時,智慧水務系統的上線運行實現了對礦區用水的實時監測,使礦井地下水管理工作更加規范。
期間,該礦成功完成了《彬長礦業煤礦防治水技術標準》主編工作,并順利通過專家組評審,填補了煤炭行業煤礦水害治理企業標準的空白,全面提升了礦井水害防治規范化標準化科學化管理水平。期間,該礦以減少采空區排水點設置及涌水利用為出發點,通過敷設導水管路,將40201、40202采空區合并后的清水導流至19#聯巷制冷設備硐室作為制冷設備供水水源,既解決了制冷系統供水水源問題,又實現了采空區涌水的持續排放,累計節約資金400余萬。

潛心研思,科研攻關碩果累累
該礦先后組織開展了“彬長礦區富水巖層井筒非全深凍結施工技術研究及應用”“單斜構造綜放工作面滯后排水技術改造”“小莊礦煤層頂板巨厚含水層特征及礦井涌水規律研究”等防治水科研項目,其中“巨厚含水層采動劣化機理與水害潛勢評價及防控關鍵技術”項目榮獲2021年度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科學技術一等獎,該項目利用“三圖—雙預測”法開展4煤頂板涌(突)水危險性評價和涌水量預測,首次創新提出了基于分區變權技術的含水層富水性評價技術對洛河組含水層富水性進行了評價,為礦井工作面開采參數優化、排水系統優化、水害安全評價和防治水技術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據。
“針對40302工作面為區域首采面,我礦將通過基于多參數三維地層模型工作面涌水量預測技術研究及隨采多元智能物探監測技術研究,構建富水異常區域、涌水量與頂板各巖層厚度的三維模型及動態災變條件監測,實現全空間全過程頂板導水危險源智能監測,為工作面涌水量預測、導水裂隙帶研究及水害威脅程度評價、排水系統設計提供科學依據,實現水害‘零影響’。”該礦總工程師竇桂東說。(吳章濤 孫海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