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8,隨著最后一臺液壓支架成功升井,黃陵礦業一號煤礦第二個中厚煤層智能化工作面順利進入密閉階段。據悉,該套中厚煤層智能化配套設備已經平穩高效地回采了802、621兩個工作面,累計生產煤炭359.5萬噸,成為該公司做精做優煤炭產業,實現追趕超越一大“利器”。

產業核心技術轉型再升級
2014年5月8日,黃陵礦業一號煤礦1001工作面首次實現了智能化無人開采,成為中國煤炭開采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次革命;2015年9月,該礦成為全國煤礦智能化無人開采技術的試點示范單位,積極推動更多企業通過“機械化換人、機器人作業、自動化減人”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在榮譽面前,一號煤礦沒有停止創新探索的步伐,又積極投入到打贏中厚煤層智能化開采技術“攻堅戰”上來。“作為先進產能礦井,我們具有較好資源優勢和軟硬件基礎,就應當積極承擔起不斷推動產業核心技術轉型升級的責任,實現煤炭行業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礦長毛明倉在該礦首個中厚煤層802工作面安裝動員會上如是說道。
2015年10月,802中厚煤層智能化工作面實現地面遠程操控采煤作業常態化;2016年8月礦井完成了621智能化工作面的安裝工作,并實現所有功能。2016年9月,《中厚煤層智能化綜采工作面超前支護裝備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通過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科技成果鑒定,鑒定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榮獲第八屆(2014-2015年)陜西煤炭工業科技成果特等獎和2017年陜西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在中厚煤層智能化工作面的建設過程中,一號煤礦始終堅持在創新中尋求突破的原則,不斷優化系統,在不影響正常生產的情況下和廠家工程技術人員勇于嘗試新的技術:首次應用智能化綜采工作面超前支護裝備技術,首創了超前支架地面遠程控制及地面“一鍵自移”控制,首次開發工作面機器人智能巡檢機構,率先應用具有視頻傳輸及遠程控制速度快、兼容性強、適應性高、操作簡便和實用等優點的工業3.0智能化控制系統,明確了煤炭工業智能化、超低排放的重大變革。此外,通過與設備廠及進行多項創新改造,先后解決各類故障難題35個、取得創新成果14項,3項成果取得專利。

實現安全、經濟、社會效益再提升
據機電副礦長符大利介紹,一號煤礦中厚煤層智能化配套設備均以國產成套裝備控制系統為主,以融合“人、機、環、管”過程數據的控制軟件為核心,實現了智能采高調整、斜切進刀、連續推進等功能的智能化開采模式,具有較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與傳統開采相比,生產期間工作區域由原來的9人聯合操作減至1人巡視;通過智能化無人綜采工作面兩順槽超前支架升級改造,由原來的24人單體支護減至12人遙控操作,并且具備了自動化遠程控制功能,把礦工從艱苦危險的環境中解放出來,把礦工從超強度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切實保護從業人員安全健康,體現了“以人為本、安全發展”的改革方向。
從經濟效益來看,中厚煤層智能化綜采裝備應用的802、621工作面,設備開機率提升至98.1%,單班最大生產能力達到8刀,工效可達149噸/工,月生產能力輕松突破23萬噸,每年節約人工成本800多萬元。
從社會效益來看,國產綜采裝備無人化技術研究與應用的成功,開創了國產成套中厚煤層裝備智能化開采的先河,可完全替代進口技術和產品,對我國智能化綜采工作面開采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與同類型的智能化綜采工作面相比,國產裝備購置價格約為國外產品的65%,一個中厚煤層工作面成套裝備智能化系統設備購置可節約4000萬左右;配件價格為進口價格的35%左右,每年可節約材料費近100萬元/面以上。

占領行業領先的成功秘訣
從1001較薄煤層的1.0版到621中厚煤層的3.0版,從掌握國際領先技術到助力公司斬獲“工業大獎”,一號煤礦“互聯網+智慧礦山”建設成果顯著,礦井先進的管理科技實力、良好的文化底蘊和優秀的員工隊伍為礦井占領行業領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推動技術創新,人才保障是核心。早在1002工作面薄煤層智能化工作面回采期間,即將承擔中厚煤層運行任務的綜采一隊就先后安排本隊電工、液壓支架工、三機檢修工十余人前往進行實地培訓,為中厚煤層儲配人才。同時礦井還邀請各廠家技術人員對機電部管理人員、相關區隊大學生進行理論培訓,讓參與安裝的人員對無人開采技術的設備和功能有了基礎性了解。在中厚煤層安裝期間,一號煤礦將培訓課堂搬到井下現場,依據設備調試的輕重緩急及難易程度有計劃的安排廠家就設備的主要性能、工作原理、常見故障及日常維護保養知識對職工進行培訓,進而鞏固了理論培訓效果,為智能化開采技術的成功實現奠定了基礎。
由于國產裝備智能化無人開采工作面在國內尚無經驗可借鑒,一號煤礦在1001工作面從選型配套到安裝調試過程中走了很多彎路。為了避免類似情況再次發生,該礦不斷總結經驗,先后編制了《智能化開采技術手冊》《智能化無人綜采工作面安裝、驗收標準》《機電崗位操作流程》和《機電崗位作業標準》,詳細規范了設備安裝、拆除標準,梳理了職工操作要求,安裝區隊堅持“誰拆除、誰編號、誰安裝、誰檢查”的原則,做到設備安裝和拆除過程中的“無縫”對接,實現設備一次性成功安裝。
在中厚煤層設備安裝過程中,礦井及時成立攻關小組,由分管部門提前編制安裝調試日志,詳細制定智能化系統設備的安裝程序和步驟,指定專人分項目負責,每天早上參加區隊班前會進行詳細安排,當天工作完成后召開總結會,匯報當天任務完成情況、存在問題,制定解決辦法,并詳細制定次日工作任務,始終“問題不過夜、隱患不越過”的工作作風,有效促進了設備調試進度。
據悉,黃陵礦業公司今年明確提出了“做精做優煤炭產業,做大做強電力產業,做實做活多元產業,全力打造煤電聯產、綠色發展示范園區”的“十三五”發展戰略思路,全面升級推廣智能化無人開采技術,無疑將是企業做精做優的優勢所在。(李道君 李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