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韓城礦業公司桑樹坪礦井下深傳來捷報,5303中部底板巷上部TBM掘進工程順利揭露上部軟巖層位,“開拓號”TBM精準穩定在預設的關鍵地層界面,為后續穿層鉆孔釋放瓦斯奠定了堅實基礎,標志著關乎工程安全與效率的關鍵技術難題被成功攻克。

精準定位,跨地層掘進的關鍵前提。5303中部底板巷成型后,其核心任務之一是施工穿層鉆孔,以有效釋放上部煤層瓦斯,保障生產安全。這一目標的實現,高度依賴于“開拓號”TBM能否在復雜的地質條件中將盾體精準控制在山西組與太原組的地層分界面施工。任何微小的層位偏移,都可能直接影響后續鉆孔施工的效率與效果。
面對這一嚴峻挑戰,該礦地質測量部聞令而動,迅速抽調骨干力量,組建了一支專項保障團隊。團隊確立了“動態觀測、科學調軌”的核心策略,全力以赴投入到圍巖跟蹤與掘進軌跡優化的攻堅戰中。
雙管齊下,動態跟蹤筑牢層位控制防線。施工現場,地測部的工程技術人員實行了“生產班全程跟班盯守”機制。他們攜帶地質羅盤、全站儀等專業設備,日夜駐守在TBM工作面最前沿,憑借過硬的專業技能,技術人員敏銳捕捉著掌子面巖石的細微變化。山西組下部堅硬、層理清晰的中粒砂巖,與太原組上部較軟、節理發育的粉砂質泥巖,成為他們判斷盾構機瞬時位置的“地質密碼”。
結合全站儀對掌子面標高的實時測量數據,技術人員將其與精確的3號煤層底板等高線圖進行逐點比對。這套“導航系統”確保了TBM始終沿著設計的目標界面平穩推進,從源頭上杜絕了層位偏移的風險。
科學調軌,動態優化應對地質波動。針對太原組上部巖層傾角不穩定的特性,保障團隊進一步細化觀測流程,實施了更為精細化的管控。他們在每個循環的掌子面上選取左、中、右三個關鍵測點,定期測量巖層傾角變化,并確保數據實時反饋至決策層。
收到前方數據后,地測部立即組織現場即時研判會商。團隊結合TBM當前的推進速度,快速計算并制定出最優的盾構機姿態調整方案,動態優化施工坡腳角度。這一系列“微操作”,有效抵消了因巖層傾角變化帶來的軌跡偏移影響,確保了掘進方向的持續精準。
該礦地質測量部部長表示,截至目前,TBM已成功進入并穩定在太原組上部軟巖層位施工,完全滿足了后續底板巷穿層鉆孔施工的各項技術要求。
此次專項保障工作,不僅為5303中部底板巷TBM掘進工程的安全、優質、高效推進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更在實踐中錘煉了隊伍,幫助施工區隊積累了寶貴的跨地層TBM層位控制實戰經驗。它所形成的技術方法和工作模式,為礦井后續同類工程的高標準建設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成功范本,展現了地測團隊精湛的技術水平和高度的責任擔當。(姜愛文 高宇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