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煤礦安全生產體系中,輔助運輸系統是保障高效生產的關鍵環節。此前,該礦井下輔助運輸長期依賴小絞車、無級繩絞車等傳統設備,這些設備不僅運輸環節繁瑣、耗時久,還需大量人員參與操作,既增加人力成本,又提升安全風險。同時,傳統設備維護難度大、故障頻發,事故隱患突出。為突破這一困境,該礦主動探索變革,全面取消傳統輔助運輸方式,大力推廣單軌吊集中運輸,為礦井運輸注入智慧動能,開啟“智運”新時代。

該礦的運輸系統升級之路,每一步都彰顯著創新突破的決心。從最初的架線式電機車,到升級為新型蓄電池電機車;從逐步實現小絞車“清零”,到讓JH-8、JSDB-13、JSDB-19等絞車徹底停運,礦井始終緊跟技術前沿。而從柴油式防爆單軌吊到鋰電池單軌吊實現大傾角無人重載運行,更是實現了質的飛躍。技術團隊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加大設備投入,針對傳統運輸受地形復雜、空間局促、線路固定等因素制約的問題,反復試驗優化,最終形成一站式連續運輸新模式,有效提升了輔助運輸系統的安全系數與運輸效率。

如今,單軌吊機車已成為井下運輸的核心力量,其出色的驅動性能為全面取消絞車運行奠定了堅實基礎,更成為釋放生產潛能的關鍵。以往,礦井南翼各巷道依賴絞車提升物料,鋼絲繩斷裂、連接裝置脫扣、礦車掉道等安全隱患時刻威脅作業安全。單軌吊機車的投入使用,從根本上替代了高風險的絞車作業,徹底消除了此類隱患。同時,煤礦構建起“副井集中提升、車場集中轉運、線路集中運輸”的全流程一站式運輸體系,讓物料從井口到采掘工作面的流轉更加順暢,保障生產用料及時供應,還減少了運輸次數、節約了工時,為降本增效提供有力支撐。
推進運輸系統革新期間,該礦面臨諸多挑戰。礦井開采歷史長,井下地質條件復雜,對新設備、新模式的適配提出更高要求;淘汰調度絞車等落后裝備,還需解決設備更換、人員培訓等難題。但礦井積極響應現代化礦井建設時代號召,以堅定決心攻克難關,使單軌吊輔助運輸方式在生產系統中全面推廣應用。

“以前操作絞車,時刻得盯著設備,生怕出一點差錯,現在用單軌吊,不僅省力,安全也更有保障了!”有著多年井下運輸經驗的老職工感慨道。另一位負責設備維護的職工也表示:“單軌吊的維護流程比傳統絞車簡單多了,故障頻次大幅降低,我們的工作效率也跟著提上來了。”
當前煤炭行業生產經營形勢嚴峻,但該礦的技術創新熱情絲毫未減。相反,困境更激發了煤礦上下的創新動力。隨著裝備不斷升級,從取消絞車到推廣單軌吊集中運輸,煤礦實現了人員精簡、流程簡化、風險減少、效率提升,達成安全、效率、效益的多重突破。今后,隨著技術迭代與改革深化,該礦的井下運輸系統將進一步朝著更智能、更高效、更安全的方向持續邁進,在推動煤炭行業輔助運輸領域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留下更堅實的探索足跡。(李瑞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