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運轉啟動!”5月26日,在黃陵礦業二號煤礦井下424工作面安裝現場,隨著一聲令下,采煤機、刮板輸送機、轉載機等設備依次轟鳴啟動,從運轉參數到設備狀態,所有系統均一次性試車成功。
這場耗時43天的設備安裝攻堅戰,終于圓滿收官,標志著黃陵礦區首個超寬智能化綜采工作面順利完成初采初放,為實現全年生產目標注入一劑“強心針”。

早在2022年,二號煤礦便在305工作面取得階段性成功實踐應用,工作面寬度達到318米。當時,煤炭產量穩步提升,超寬開采優勢盡顯,這也更加堅定了該礦向350米超寬技術發起攻關的決心。此后,經過多輪次的技術研討,結合礦井地質條件、現有技術儲備等多方面因素綜合考量,最終將424工作面作為超寬工作面安裝的重點“攻堅戰場”。
作為承載全年產能的核心項目,424工作面的各項數據都彰顯著其施工難度之大。工作面寬度拓展至350米,預留煤柱240米,可采長度更是長達2692米,而且需要在如此寬闊的空間內,精準安裝204 臺液壓支架。其技術難度與施工強度在行業內都堪稱前列,每一個環節都容不得半點差錯,這對該礦的技術實力、組織協調能力以及抗壓能力等都是巨大考驗。
謀定后動方致遠,精準施策繪藍圖。面對復雜地質條件與緊迫工期,該礦準備隊迅速行動起來,采用“掛圖作戰”的方式,將整體安裝任務細化到每一天,精確至每一個班組、每一位職工,對照任務圖,明確各自職責與每日目標,形成環環相扣的工作鏈條。

端頭支架體量大、設備自重大,大巷運輸空間受限、存在高度不足、轉彎距離受限……面對困難,該礦未雨綢繆、提前規劃,通過開展大巷抹角擴刷工作,精準計算角度與尺寸,拓寬運輸通道;對重點區域地坪進行硬化處理,增強地面承載能力,確保重型設備平穩通行;同時,全面整理管線吊掛,重新布局、加固,避免運輸過程中發生碰撞、擠壓。此外,對絞車、鋼絲繩等關乎運輸安全的關鍵設備,進行拉網式排查,小到一顆螺絲的緊固程度,大到設備整體運行性能都逐一檢測,嚴守“不安全不運輸”原則,以“毛坯報建、精裝交付”的精細化管理模式,為后續安裝工作的順利推進奠定堅實基礎。
此次安裝任務中,新職工占比較高,實操經驗不足,這無疑給團隊增加了挑戰。但該礦迅速制定針對性策略,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培訓組合拳”。利用班前會時間,模擬實操場景,將安裝流程拆解成一個個小環節,讓職工反復演練,同時模擬各種突發狀況,推演應急預案,提升大家的應急處置能力。同時推行“老帶新”結對幫扶機制,安排經驗豐富的老職工與新職工一對一搭檔,在安裝現場,老職工手把手教學,傳授危險源辨識技巧,讓新職工在實戰中快速成長,安裝效率大幅提升,原本需要耗費大量時間的工序,如今能夠高效、精準完成,為工程進度按節點推進提供了有力保障。
決策、設計上的浪費是最大的浪費。該礦在推進424超寬智能化綜采工作面建設過程中,積極踐行 “四種經營理念”,始終將降本增效理念貫穿于各個環節,全方位挖掘成本管控潛力,力求在保障工程質量與進度的同時,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
“我們通過從張家峁礦業公司調劑采購ZY15000-29.5/63D液壓支架,精準匹配424工作面設備需求,經核算成功節約成本達1.25億元。”該礦副總經理楊波指著新安裝成的液壓支架介紹到,通過深入調研,詳細比對不同渠道設備采購成本,同時綜合考量設備性能、適配度等因素。經多輪分析論證,發現從張家峁礦業公司調劑采購這批液壓支架,既能滿足424工作面嚴苛的技術要求,又能在采購價格、運輸成本等方面實現大幅縮減,一舉多得,也為后續項目成本管控提供了寶貴經驗。
從4月13日項目破土動工,到5月25日安裝調試完成,43個晝夜,二號煤礦不僅實現安全“零傷害”、設備“一次到位、一次成功、一次驗收”三大目標,更是在這場攻堅戰中,鍛造出一支敢打硬仗、技術精湛的隊伍,此次424超寬智能化綜采工作面的成功投用,不僅為全年生產目標完成提供堅實保障,更為礦井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