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隆隆……”伴著采煤機割煤的轟鳴聲,只見滾滾煤流順著皮帶向地面奔涌而去,井下作業人員卻寥寥無幾。這不是科幻電影里的場景,而是中能袁大灘煤礦智能化綜采工作面的真實寫照。
智能“利刃”,破局啟新程

走進調度指揮中心,巨大的電子屏幕上,井下各個生產環節的數據實時跳動,采掘頭面的高清畫面一覽無余,這是中能袁大灘煤礦的“智慧大腦”。“以前,礦井各個系統信息分散,調度協調難度大。現在,通過智能化建設,把生產、機電、運輸等多系統數據集成,實現了‘一張圖’掌控全局,讓指揮更精準、決策更高效。”該礦調度信息中心主任介紹道。
在智能化采煤工作面,采煤機司機按下啟動按鈕,采煤機便開啟了“自動駕駛”模式,割煤、移架、推溜等工序一氣呵成。通過傳感器實時監測設備運行狀態和煤層變化,實現了采煤機的精準定位、記憶截割以及液壓支架的自動跟機移架,不僅降低了職工勞動強度,更讓單班產量提升了30%。
智能快掘工作面同樣表現不俗,掘錨機司機操作著遙控器,掘錨機快速掘進,后方的錨桿鉆機自動完成支護作業。這套快掘系統集掘進、支護、通風、除塵等功能于一體,采用精準定位導航技術,讓掘進設備協同作業更高效,掘進效率提高了 50%,為礦井解放更多優質產能開辟了“快車道”。
運維“密碼”,激活內生力

智能化系統高效運轉的背后,離不開科學的運維管理模式。該礦創新建立智能化“礦井+業務部門+區隊”三級運維管理體系,讓礦井智能化運維更精準、高效。
在礦井層面,統籌規劃智能化建設方向和重點項目,協調各方資源,為運維管理提供堅實保障;業務部門則負責制定各類智能化系統運維標準和規范,對區隊運維工作進行監督指導,組織技術人員開展攻關,解決運維過程中的技術難題;區隊作為運維的“一線堡壘”,對所轄智能化設備進行日常巡檢、維護保養,及時處理現場故障。
“以前,智能化設備出了問題,得層層匯報,協調技術人員,耗時較長。現在有了三級運維模式,區隊能處理的小故障自己解決,復雜問題第一時間有業務部門和礦井技術團隊支援,設備故障停機時間大幅減少。”掘進二隊隊長深有感觸地說。
人才“引擎”,驅動新發展

在袁大灘礦業,智能化建設不僅改變了生產方式,更催生了對智能化高端復合型技能人才的渴求。該礦將人才培養作為智能化建設的核心驅動力,全力補齊人才短板。
“我們定期組織職工參加智能化設備操作、維護保養等培訓課程,還邀請設備廠家進行現場教學,讓職工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該礦負責人介紹。同時,設立了大師創新工作室,鼓勵技術骨干開展技術革新、難題攻關,培養了一批“智能創客”。
39歲的綜采一隊班長楊玉剛,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借助于復合型、專家型、創新型“三型”人才培養機制,從一名普通職工成長為了煤炭行業技能大師,在400米超長智能化綜采工作面設備安裝期間帶領班組攻克了諸多難題,為礦井智能化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
得益于“四化五一批”人才戰略,越來越多像楊玉剛這樣的復合型人才涌現,為智能化建設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推動了礦井生產方式的變革,助力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新跨越。(黃鵬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