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燈在井下可以拍“隱患”、礦工兄弟的同事竟是“機器人”、井下監控也可以自動識別記錄“三違”……近年來,陜煤蒲白建莊礦業公司以提高礦井本質安全水平為目標,推動“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智能化無人”,從先進技術設備的引進使用,到“人控”變“智控”的智慧跨越,全面護航礦井安全發展。
礦燈裝上了“移動天眼”

走進該公司井下403綜采工作面膠帶巷,安全監察部管理人員魏全德正帶著他的“新伙計”向工作面皮帶機頭走去,一路上他邊看、邊拍,時不時地和地面同事進行“場外連線”。
魏全德帶著的“新伙計”是該公司今年4月份為管理人員配備的一款新型智能礦燈,也被稱作“移動天眼”,不僅能拍攝、記錄井下安全隱患,還可以和地面調度室人員實時溝通,對歷史數據進行查詢、回放,幫助井下管理人員更好地進行現場監管。
魏全德走到403綜采工作面,發現安監員李世偉正在這里監督采煤機司機檢修作業。
“小李,現場有什么問題嗎?”“沒有,崗位人員檢修設備前排查了安全隱患,檢修作業一切正常。”李世偉回答道。
此時,綜采隊檢修班班長王郭濤連忙湊過來說:“魏師傅,現在生產區域不僅有固定攝像頭監控,所有管理人員手里還有智能礦燈實時錄像,雙重監管,大家操作更規范了!”
“智能礦燈好比警察的‘執法記錄儀’,自投入使用以來,‘三違’率同比降低了10%,切實杜絕了推諉扯皮、‘人情’監管的現象發生,實現了管理人員與現場作業人員的雙向監督。”魏全德說,智能礦燈還解決了很多生產上的“麻煩事”,比如在采煤工作面生產、檢修期間遇到設備故障,帶班、跟班管理人員使用智能礦燈遠程攝像、拍照片,協助檢修人員和地面技術人員溝通,實現了快速解決問題……相比之前,從電話通知到技術人員現場檢修,來來回回沒有兩小時是解決不了的。
現在智能礦燈已成為該公司的“香餑餑”,通過遠程指導檢修人員處理井下設備故障,不僅節省了技術人員“來回跑路”的時間投入,更提高了井下設備故障維修效率,有力保障礦井正規循環、高效生產。
“新同事”是機器人

“他”有一雙“大大的眼睛”,可以360度旋轉、180度仰視,仔細地偵察著設備溫度,進行著數據采集、安全測評;他還有一個“雙胞胎哥哥”,他倆分別駐守在共兩層的變電所,一人一層,24小時堅守在崗位一線——“他們”就是來自35KV變電所的兩個智能巡檢機器人。
從礦井開采初期,該公司35KV變電所就擔負著礦井地面和井下供電的重任,小到照明,大到礦井生產、運輸和通風等各類系統,掌握著全礦安全生產的命脈。在2020年之前,此處的變電所僅依靠檢修人員進行現場巡檢,人員勞動強度大、巡查效率低、作業安全風險高。
于是在2020年智能化礦井建設之初,該公司便將其納入智能化建設整體規劃中,同年6月“雙胞胎兄弟”正式投入35KV變電所使用,成為變電所崗位工的“新同事”。
據變電所崗位工寧春昌介紹,這對“雙胞胎兄弟”是“找茬”的高手,“他”的兩只“大眼睛”各有分工,“左眼”是高清攝像頭,不僅能夠高速、清晰地采集配電柜開關、指示燈等設備的視頻、圖像信息,還會對采集到的信息進行實時分析;而“他”的“右眼”是紅外熱像儀,能對配電箱、電纜等設備的溫度進行實時監測。不僅如此,“雙胞胎兄弟”還裝有氣體、聲音、濕度傳感器,可實時監測現場環境的安全狀況,實現了從“人”管到“智”管的轉變。
與傳統人工檢查相比,“雙胞胎兄弟”的加入,使該公司35kv變電所設備巡檢工作效率提高了4倍、準確率達95%,能節省70%的人工成本。
調度生產信息中心副主任康行說:“這幾年,除了這對‘雙胞胎兄弟’,我們還投入使用了主斜井巡檢、井下水倉連續清淤和管路安裝等8個機器人,有效促進礦井減人提質增效,讓我們嘗到了裝備升級的甜頭。”
“AI大腦”我的安全管家

走進該公司生產調度信息中心,調度大屏上呈現著AI人工智能+“千眼”視頻智能安全管理系統界面,工作面生產實時畫面、關鍵設備運行狀況等各種安全生產數據一目了然。
“這里是調度室,經系統檢測,采煤工作面機頭可能卡了大塊煤矸,請綜采隊檢修班及時處理。”“收到,馬上處理。”調度員王海龍收到系統預警后,立即通知綜采隊采取措施、消除風險。同時,預警信息也自動同步推送到綜采隊管理人員的防爆手機上。
王海龍說:“之前調度室的視頻監控系統,只能解決安全生產‘看得見’的問題,而個別風險隱患還需要現場人員仔細排查才能發現。現在視頻監控有了安全監測這個‘神器’,井下80個監測點,從‘物’到‘人’的識別,任何‘風吹草動’都難逃它的‘火眼金睛’……”
正如電子交警抓拍交通違章一樣,該AI系統既能識別井下物的不安全狀態,也能對人的不安全行為進行“反三違”監控。同時,該系統還支持風險隱患后臺記錄、設備遠程聯動閉鎖、移動終端信息傳輸功能,能夠發揮“風險識別、報警提示、視頻錄像、自動閉鎖、信息提醒”一體化安全監管作用,有效彌補了人工管理投入大、效率低、精準度差、管理有盲區的缺陷,實現了現場安全風險的超前管控。
除此之外,該公司還引進應用5G無線通信、大數據、云計算、數字孿生、數據治理、桌面云等先進技術,搭建起礦井智能化綜合管控平臺,實現生產、調度、機電、安全、地測、“一通三防”等專業的協同工作,礦井“減人、提質、增效、保安”成效日益凸顯。
“接下來,我們還將持續推進礦井智能化建設,優化各類生產系統功能,借助智能化技術不斷提升安全生產管理水平,全力打造本質安全礦井。”該公司生產調度信息中心主任劉峰波說。(郝福雨 康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