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小保當礦業公司深入踐行“四種經營理念”,通過技術革新、管理優化、系統協同,持續激活效益增長潛能,為公司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源頭“摳”效益:技術革新做減法
“設計圖紙的每一筆線條都藏著對成本與效益的考量。”生產副總經理、總工程師梁旭指著二號煤礦圖紙上14盤區2-2煤的膠運大巷機頭硐室介紹道。
該硐室原設計采用起吊梁用于皮帶設備安裝和日常檢修,但起吊梁尺寸大,安裝工藝復雜,施工成本較高。為此,該公司對安裝硐室尺寸、設備安裝起吊重量進行周密計算和反復論證,將13根起吊梁優化為246根起吊錨索,使安裝硐室高度降低1.25m,不僅省去了復雜的起吊梁澆筑安裝工程,還減少了巷道掘進量,節省施工費用約57萬元。
除了關鍵硐室的“瘦身”,在巷道排水中同樣能挖掘降本潛能。該公司通過核算巷道涌水量和排水需求后,將兩礦回風大巷澆筑水溝優化為毛水溝,這一調整在保障排水效果的前提下,每米可減少水溝開挖量0.25m3、減少商砼用量0.23m3,每米節省259元。一項項精準施策的技術改進,正是該公司降本增效的生動實踐。

過程“控”成本:精益管理打算盤
降本增效,既要下好工程設計這一“先手棋”,也要深耕日常管理的“責任田”。針對井下電氣開關和水泵用量大的問題,該公司組織兩礦成立“技術維修小組”到機電維修中心“拜師學藝”,通過現場拆解設備、鉆研交流,精準掌握設備內部構造與運行機理,成功自主修復各類開關、水泵240余臺,創造經濟效益172萬元。
在生產調度優化上,該公司結合皮帶主系統運行規律及綜采工作面開機時段,科學調整掘進工作面檢修時長與開機節點,成功將掘進工作面開機時間提前30分鐘,進一步提升了皮帶主系統的利用率。

系統“通”經脈:協同聯動創價值
“降本增效從不是某個部門的“單打獨斗”,而是需要全礦上下協同聯動的“團體賽”,生產副總經理梁旭的話,點明了系統協同的重要性。
該公司建立旬驗收機制,每旬驗收井下實際掘進工程量,組織各部門召開接續協調會。以掘進進尺為依據倒排工作面搬家倒面工期,結合大型設備檢修安排,靈活調配掘進隊伍進行皮帶系統切換、通風系統調整等關鍵作業,確保各環節銜接順暢。
這一系列舉措成效顯著,快掘工作面平均安裝周期壓縮至15天,綜掘工作面平均安裝周期從15天縮短至9天,避免了掘進作業“斷檔”“窩工”,實現生產接續無縫銜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