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合礦業有限公司西卓煤礦運輸區是保障生產的“生命線”。該區隊以 “能修不換、能省則省”為理念,認真踐行集團公司“四種經營理念”,在廢舊堆里“淘寶貝”,在物料夾縫里降成本,讓節約理念根植入心,為礦井高質量發展省下“一桶金”。

從 “廢料堆” 里找價值,攻堅小組破解濾芯難題。井下運輸設備常年在潮濕、多煤塵環境中運轉,損耗快、更換成本高是困擾運輸區的難題。2024 年單軌吊機車投用后,液壓濾芯堵塞故障頻發,更換下的廢舊濾芯因表面附著油污被堆積丟棄,這讓檢修班班長杜紅杰心疼不已。“核心部件沒壞,扔了太浪費!”為破解這一問題,該礦運輸區以 “降本增效、綠色發展” 為目標,組建修舊利廢黨員攻堅小組,杜紅杰主動扛起 “領頭人” 職責。小組在檢修車間搭建起簡易 “修復臺”,反復試驗后摸索出四步修復法,修復后的濾芯過濾性能可達新件的 90% 以上,完全滿足使用需求,讓原本的 “廢料” 重新回到生產線上發揮作用。
向 “高成本” 說不,精修改造實現 “降本不降質”。修舊利廢不是 “湊活使用”,而是在保證安全性能的前提下挖掘價值,這是攻堅小組始終堅守的原則。除了液壓濾芯,單軌吊機車的托輪、制動輪也是高頻損耗部件,一個新托輪采購價高達800余元,以往磨損后便直接更換,成本居高不下。通過長期觀察發現,托輪磨損多集中在接觸面,核心結構并未受損。該礦運輸區提出 “局部修復” 方案,聯系外圍修理廠對磨損部位進行打磨、包膠處理,再重新加工校準尺寸。經修復后的托輪裝機測試,性能與新件無異,而成本僅為換新的一半,大幅降低了設備維護開支。

從 “單兵作戰” 到 “全員行動”,修舊利廢成 “新風尚”。隨著修舊利廢成效逐漸顯現,運輸區將這項工作從 “攻堅小組任務” 升級為 “全員行動”,專門開辟 “修舊利廢工作組”,配備固定場地和工具;建立 “廢舊零件回收臺賬”,對零件的回收、修復、復用全流程記錄,確保每一件 “復活” 的零件都可追溯、有保障。在攻堅小組的帶動下,“節約就是創效” 的理念深入人心。職工們在日常巡檢、檢修中,會主動收集可修復的廢舊零件,交到工作組;遇到設備故障,先思考 “能否修復” 而非 “直接更換”。2025 年至今,運輸區已累計修復單軌吊托輪、液壓濾芯、制動閘瓦等部件 50 余件,節約成本超 18 萬元。
“修舊利廢修的是零件,守的是初心,省的是效益。” 該礦運輸區杜紅杰自豪地說。在西卓煤礦運輸區,這群與 “鐵疙瘩” 打交道的漢子,用布滿老繭的雙手賦予廢舊零件新生命,以 “摳門” 的精神、務實的行動,既守護了井下運輸的 “生命線”,更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 “綠色動力”。(徐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