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小保當礦業公司持續深化降本增效行動,堅持“能修復不換新、能自制不外購、能優化不沿襲”的原則,通過深挖內部潛力,構建起全過程、全方位的降本增效新格局。
點石成金:讓報廢物資重煥生機

該公司為每臺關鍵設備建立全生命周期檔案,追蹤從投用到“退役”的運行狀態和維修記錄,任何設備及零部件判定“報廢”前,都需先經“能否修復、能否改造、能否降級使用”的三重價值評估。同時,建立“預防性維護為主、計劃性檢修跟進、搶修性修復兜底”的設備維保新模式,將故障消滅在萌芽狀態,最大程度減少因設備故障帶來的生產中斷和安全隱患。物資領用嚴格執行“以舊換新”制度,在此模式下,一批批廢舊物資得以“重生”:廢舊風筒布用于設備防水、磨損刮板鏈條截短后用于輔助運輸、廢棄錨桿托盤沖壓成電纜掛鉤……截至8月份,僅廢舊物資復用一項就創效超1.65億元。
匠心智造:以內部挖潛驅動效能提升

該公司組建多工種技術骨干“創客”團隊,聚焦生產過程中的技術難題開展攻關。在該公司的二號煤礦,“創客”團隊已實際解決15項技術難題,打造近140件定制化工具和備件,不僅精準匹配現場特殊需求,且讓物資采購成本同比下降20%,僅8月份就完成72臺機電設備修復,創造價值超110萬元。此外,該公司重視挖掘全員智慧,為職工合理化建議提供全流程支持,推動職工將一個個“金點子”轉化為降本增效的實際成果?!安擅簷C割煤路徑智能優化”方案提升割煤效率5%,“掘進面多級聯動降塵噴霧”有效改善作業環境且節水超20%,這些一線“金點子”已創造近百萬元降本成果,成為礦井效能提升“倍增器”。
精益求精:將成本意識融入管理血脈

除了硬件上的節約,該公司同樣致力于在管理流程中擠出“水分”,對全公司業務流程開展“深度體檢”,排查并消除運輸、庫存、等待等環節的隱性浪費。日常消耗是管控的重點,通過對礦井用電負荷的精準分析,主排水、主通風等“用電大戶”被納入“峰谷電價”管理體系,通過優化啟停時序,每年可節約電費約110余萬元。材料管理從“按需申領”升級為“定額管控、超額考核”,將成本壓力傳導至最小的班組核算單元,有效激發了職工的節約自覺性。通過這一系列管理上的精雕細琢,該公司今年材料費較預算下降4.44%。(李鵬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