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陜煤蒲白建新煤化牢固樹立“過緊日子”思想,通過優化生產組織、嚴格材料管理、強化技術攻關等措施,打好成本“鐵算盤”,全力做好效益“大文章”。

源頭管控,激活“效益源泉”
“我們根據煤層厚度變化情況及時調整采高,合理控制采高,減少割矸量,從源頭做實‘控矸、控水、控雜’煤質管理,讓煤炭‘顆粒歸倉’。”該公司綜采隊隊長秦少華告訴筆者,他們緊盯目標任務,合理調配作業時間,每天的產量穩定在三刀左右,頂煤回收率保持在90%以上,煤質發熱量穩定在5000大卡以上,讓“烏金流”變成“效益流”。
今年以來,該公司在采掘一線深入推進“六競六曬六析”降本增效工作法,圍繞工作效率、材料消耗率、回收利廢效益、開機率、冗余環節優化效益、“三法”效益六個方面抓基層基礎、抓班組區隊,抓競賽強執行力、曬亮點激活力、分析總結提能力。一季度,綜采隊工效由183.5噸/人提升至206. 3噸/人,工效提升5.9%;材料回收利廢效益資金從8.35萬元提升至11.29萬元。
同時,針對礦井掘進工作面的限員難題,該公司推行“四四八八”“五七七五”生產作業法,通過調整掘進作業勞動組織,增設災害治理專班,實現了巷道掘進與災害治理之間的平衡,掘進單進水平顯著提升。

技術攻關,破解“耗能頑疾”
實現降本增效絕不是單靠一個“省”字,技術創新是實現降本增效的有力支撐。在煤礦運輸系統中,帶式輸送機是能量消耗的主要設備。對于長距離、高帶速、大運量的帶式輸送機而言,其消耗的電能占煤礦生產用電量的比例更大,而且故障率較高。
怎樣讓系統既省電又減少事故影響?針對這一問題,該公司在技術攻關上做起了“文章”。先后對101主皮帶進行改造更新,投用使用永磁電滾筒,有效解決帶式輸送機驅動部件多、維修頻繁的難題;在43盤區主運輸系統投入使用變頻一體機,根據負載大小實時調節運行速度,降低無功損耗,最大限度節約電能。
今年以來,該公司制定下發《年度全員崗位創新工程實施方案》,建立四項全員崗位創新保障機制,并通過開展創新集體評比、創新狀元、標兵評比等多種手段,為創新創效提供源源動力,推動職工崗位提素建功,促進創新成果數量和質量快速提升。一季度以來,累計完成全員崗位創新82項,環比增長12.9%。

頭雁領題,解鎖“降本密碼”
“別看我們這地方不大,可這里面的設備都很值錢,件件都是礦井安全生產離不開的‘寶’。”在該公司機修廠,今年剛被評為礦業公司全員崗位創新帶頭人的李金生說。之前井下安裝管理需要加大大量各種型號的U型卡,但成型的商品U型卡單價比較昂貴。為此,李金生研究制作了U型卡成型機,一年便可為企業節約成本近20萬元。
在李金生的“一畝三分地”上,絞車乳化泵、真空起動器、饋電開關等設備出現故障,經李金生和他的工友們巧手修復,每月至少能為礦上節省幾十萬元的設備投入和修理費用。此外,他們還先后完成了皮托板加工工藝、浮動油封原理及裝配工藝、防爆啟動器檢修工藝、錨桿修復工藝、皮帶架檢修工藝等5項技術創新以及法蘭盤焊接臺、抱箍成型機U型卡等20多項創新成果轉換落地,累計為礦井節約資金300余萬元。
下一步,該公司將持續優化內部市場化管理,重點抓好產品、物資、電力、加工維修、膠輪車服務、人力資源服務、設備租賃七大要素市場,不斷提升職工工作積極性,實現從“要我干”到“我要干”轉變。(蔡成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