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陜西省煤層氣黃陵新泰能源公司,8臺集裝箱式發電機組正低沉轟鳴,這些機組正以每分鐘處理41立方純瓦斯的速度,持續將黃陵二號煤礦三號風井涌出的瓦斯轉化為電能。截至目前,瓦斯單日發電量突破14.8萬千瓦時,創下歷史新高。這一亮眼數據的背后,是一場圍繞安全與效率、分秒必爭的“電量搶奪戰”。

未雨綢繆,筑牢汛期安全防線
面對秋季多雨的大負荷運行,設備“帶病上崗”是最大隱患。為此,該公司在入汛前組織安全管理人員,對生產現場、周邊山體及進山道路展開全覆蓋巡查,重點排查設備地質災害風險及防汛物資儲備情況,及時消除隱患,為汛期電力穩定供應打下基礎。針對山區秋季多雷雨的特點,該公司提前實施“雨季專項維護”,在雷雨高發期前完成防雷系統與線路絕緣檢測,最大限度減少異常跳閘問題。同時,建立“缺陷上報+分析處置”快速響應機制,設置24小時專項值班,雨季以來累計處理缺陷13余項,響應及時率100%,有效避免了電量損失。

精準排查,設備隱患無處藏身
該公司電廠檢修班作為“設備守護者”,在發電攻堅中發揮關鍵作用。他們對廠內電纜、變壓器等關鍵設備開展紅外測溫,實時監測運行溫度。高負荷運轉期間,運行人員隨身攜帶測溫槍與聽診器,對主要設備逐一“體檢”,同步比對現場記錄與盤前參數,精準掌握設備運行狀態。針對高負荷易引發設備過熱的問題,加強關鍵部位測溫頻次,一旦發現溫度異常或波動,立即啟動預案,將隱患消除在萌芽階段。

黨建引領,智慧運維雙軌并行
進入發電“黃金期”,該公司黨委迅速制定專項保電方案,推行“黨員責任區+熱成像技術”雙機制。由黨員技術骨干牽頭組建“先鋒巡查隊”,帶頭認領責任崗,對設備設施開展“地毯式”檢查,對廠區核心部件做到“全覆蓋”檢測。同時,通過“人工研判+智能預警”相結合模式,憑借非接觸式測溫優勢,可對發電機組關鍵部位進行24小時全域掃描,精準定位故障點,相比傳統人工巡檢效率提升50%以上,有效避免漏檢盲區運維模式,實現從“人工運維”到“智慧感知”的雙重升級,為機組滿發穩供構筑起堅實的安全屏障。
每一度電的提升,都凝聚著精益管理的智慧與堅守。該公司以嚴密的隱患排查、精準的設備運維和黨建引領的協同機制,不僅實現了瓦斯發電效能的歷史性突破,也為同類企業提供了可借鑒的運營范本。未來,該公司將繼續深化精益管理,推動瓦斯綜合利用再上新臺階,為綠色能源發展注入更強動力。(馬晴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