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30日,黃陵礦業一號煤礦召開了第九屆技能大賽表彰會,33.2萬元“大紅包”,讓45名技術“英才”體驗到滿滿的儀式感和榮譽感。
人才是強企之本、創新之源、發展之基。近年來,一號煤礦緊緊圍繞“人才強企、科技興企、制度管企”的戰略目標,抓住發展“第一資源”,奏響“人才強企”的和音,構筑人才工作新格局,推動一號煤礦闊步邁向高質量發展。

該礦本著“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創新培訓載體,構建培訓、練兵、比武、晉級、超越“五位一體”的技能培訓新模式。該礦發揮智能實訓基地、勞模創新創效工作室、井下實訓基地的作用,利用內部優勢資源,將懂技術、有經驗的技能大師、“能工巧匠”“創新達人”“草根專家”們請上臺當老師為職工講技術、傳經驗,定期邀請專家教授和設備廠家舉辦專題講座,通過“內培外訓”和“請進來、走出去”相結合的辦法,抓好技能人才培訓。

待遇是技術工人最關心的問題,該礦從“薪”開啟,打破高技能人才與管理干部之間的界限,消除技術工人在職業發展上的“天花板”,使他們有奔頭、有盼頭、有甜頭、有勁頭。
該礦建立了強有力的激勵機制,通過完善分配、獎勵、人事制度,對業務技術拔尖、貢獻突出的技能人才采取傾斜政策,對榮獲國家、省、市等各級技能大賽名次的個人除上級獎勵外,礦上再進行獎勵;對獲得行業級、省部級以上技能大師或技術能手榮譽的職工,給予副科級工資待遇;對取得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的中級工、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等,給予一次性獎勵并兌現工資待遇,每月還享受技能津貼,讓技能之才、實干之才和創新之才既得“票子”,又得“面子”。
90后焦飛,是綜采一隊的一名電工。連續兩年榮獲全國煤炭行業職業技能競賽一等獎,去年還獲得了陜西省“技術能手”稱號。礦井為激勵工人自我提升,獎勵了焦飛20000元的技術獎金,并給予副科級待遇。

為了讓高技能人才成長與企業高質量發展同頻共振,該礦廣泛開展技術比武、崗位練兵、技術擂臺賽等活動,不斷掀起學技術的熱潮,并把技術比武、科技攻關“尖子”,作為評選各類先進的主要人選,優先考慮,對他們的事跡進行挖掘,讓他們走上熒屏、走上舞臺,電視上有影、廣播上有聲、報紙上留名,使技術人才成為礦井的“香餑餑”,使一批批管理人才、技能人才如雨后春筍般地冒尖,活躍在技能攻關一線、全國競技賽場。
“有幸踏上了一號煤礦搭建的大舞臺,在‘尊重科技、尊重人才’的環境下,茁壯成長起來,所有付出得到了認可,更有了高榮譽的回報。”宋亮是該礦抽放隊井下抽放班班長,2023年榮獲了“梅安森杯”全國煤炭行業職業技能競賽一等獎,礦上獎勵了宋亮8000元技術獎金,并給予其副科級待遇,每月工資增長了近4000元。宋亮的成功并非個例。近年來,一號煤礦積極實施人才激勵政策,厚植人才成長沃土,各個崗位創新型人才紛紛涌現。

“兩年來,先后有16名基層人員通過競聘走上了管理崗位,21名一線職工成為班組長,對627名職工進行技能等級認定工作,評定36名技師、高級技師,6名職工在競賽中取得一等獎優異成績的職工副科級工資待遇。”一號煤礦人力資源部部長閆東談起近兩年來的人才培育成果如數家珍。
人才興,則事業旺,在邁向更高質量智能化礦井建設進程中,一號煤礦比任何時期都更需要高素質人才的助力。“政治上給地位、經濟上給待遇、成長上給機會”,在這樣的力度支撐下,職工充分享有實現自身價值的自豪感、貢獻企業的成就感、得到尊重的榮譽感,一號煤礦已然成為職工干事創業的樂土、人才的集聚地、幸福生活的樂園,各類人才的創造活力競相迸發、聰明才智充分涌流,更多優秀人才脫穎而出、不斷涌現。(倪小紅 秦妍)


